唯原嬰兒古禮

台灣教師節習俗

你知道嗎?教師節的由來可不簡單,背後有著一段有趣的歷史喔!

教師節最初日期並不是在9月28日,而是由一群熱血教育家們在1931年於國立中央大學提議的。 當時教師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相當不理想,教師不僅收入微薄,學校還經常積欠薪水,再加上時局動盪不安,於是他們決定在6月6日發起社會運動,呼籲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權益,然而並沒有得到政府的正式認可。

後來政府為了打壓這股社會運動的聲浪,政府開始鼓吹孔子禮教、決定以孔子的誕辰來紀念教師。於是在1939年農曆8月27日(孔子的誕辰)被訂為教師節,但接著爆發中日戰爭的緣故,使這個日子並未廣泛推行。

一直到1952年,經專家們推算出孔子陽曆誕辰,台灣政府才正式將教師節定在9月28日, 選擇這個日期不僅是為了紀念「至聖先師」孔子,也是對所有教師辛勤付出的感謝。

.

束脩六禮:古代學生的敬師心意

在古代,學生們會準備「束脩六禮」來向師長表達敬意。這六樣禮物可不是隨便選的哦,每一樣都大有來頭!

  • 肉脯:象徵著敬師反哺,這可是古時非常貴重的食品,學生們以肉脯作為拜師或謝師的禮物。
  • 芹菜:代表勤奮學習,感謝老師辛勤教誨,期望學生能傳承老師的辛勤努力。
  • 紅豆:象徵鴻圖大展,學生感念老師的教誨,無時無刻思念師恩。
  • 蓮子:寓意苦心教導,感謝老師的循循善誘。
  • 紅棗:希望學生早日成就,以不負老師的栽培之恩。
  • 龍眼:象徵福祿圓滿,期待未來萬事順利,師生皆圓滿。

.

教師節當天的祭孔大典

除了準備束脩六禮,教師節當天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祭孔大典。各地的孔廟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由學童們跳起傳統的八佾舞或六佾舞,來祭祀孔子。

這些舞蹈可是有講究的!八佾舞本是皇帝用的祭祀舞,而六佾舞則是諸侯或宰相用的。雖然兩派曾經爭論不休,但現在八佾舞或六佾舞的選擇,更多的是取決於廟宇的場地大小。

祭孔大典之外,政府也會在教師節前後頒發「師鐸獎」、「教育奉獻獎」,以表揚優秀的教師們,感謝他們對教育的貢獻。

.

世界教師節與台灣教師節

有趣的是,除了9月28日,世界上還有另一個全球共同慶祝的教師節,那就是10月5日的「世界教師日」!這一天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共同發起,旨在讚揚全球教師對教育的貢獻,同時也呼籲大家關注教師的權益。

無論是哪一天,教師節的存在都是為了感謝和讚揚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他們就像是點燃知識之光的火炬,照亮了無數人的人生道路。